在岁末年初的交汇时刻,长沙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再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,2025年1月8日,长沙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,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,为长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在这份报告中,“全面扩大有效需求,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”被置于首位,凸显了长沙在新的一年里提振经济的决心和力度。
提振消费:点燃内需引擎
扩大内需,提振消费是长沙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,为了激发市场活力,长沙在元旦、春节、元宵期间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,预计将发放3.09亿元消费券,为市民的消费热情再添一把火,过去一年,长沙加速释放政策效应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4.5%以上的增长,汽车、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交易量分别达到了9.8万辆和125万台(套),带动消费约225亿元,文旅消费也得到有效释放,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,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,同时提振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,长沙还将大力发展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,培育壮大“旅游+演艺”“旅游+赛事”、智能家居、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,积极发展首发经济、银发经济、会展经济、夜间经济,加快市内免税店落地,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。
提高投资效益:激发项目支撑力
在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中,投资的效果最为显著,乘数效应也最大,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,长沙将深入落实招商引资“正面清单”,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、驻外招商,健全湘商回归、校友回长、海外人才回流长效机制,发挥湘商总部基地作用,推动更多产业回归、资本回流、项目回投。
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,要优化“基金+招商”联动,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,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,走进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,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能将130辆小轿车一次性提升至70层楼高,中联智慧产业城四大主机园区已全部投产,这正是长沙投资效益显著提升的生动写照。
培育外贸动能:稳定外需
在提振内需的同时,长沙也同步发力稳定外需,中欧班列(长沙)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,本省企业进出口货值占比超50%;湘粤快线内贸货运班列实现“客车化”开行;以长沙新港为节点的铁水联运量突破140万吨,过去一年,长沙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深入实施生产型企业进出口提升行动,稳定扩大工程机械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和“新三样”出口规模。
长沙将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,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、中间品贸易、数字贸易等新业态,加强外贸主体培育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,长沙还将从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、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、支持长沙港做大做强铁水联运、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推动物流提质,打通“大动脉”、畅通“微循环”。
创新引领: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
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,供给与需求总是在对立统一中推动经济发展,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不仅是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必要基础,更是在中长期内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必然要求,一年来,长沙以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为指引,一手抓好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,一手推动产业体系创新升级,不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突破。
2024年,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.3%,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、全球研发城市第23位,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、各类创新平台699家,长沙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1%以上,增速创近年新高,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5位。
围绕着力构建具有长沙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政府工作报告从增强先进制造业支撑力、数字经济引领力、产业园区承载力、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系列举措和目标,将实施产业链群升级行动,助推先进储能、检验检测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;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0%以上等,推动科创资源向“一城一区三基地”集聚,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以上;建立创新产品首购机制,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00亿元等。
在2025年的新征程上,长沙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、更加务实的行动,迎难而上,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确定性,以顽强拼搏书写新篇章,无论是提振内需还是稳定外需,无论是扩大投资还是培育外贸动能,长沙都将全力以赴,努力实现经济的新飞跃,岁末年初,春天在望,绵绵湘江奔流不息,向前,是长沙唯一的方向;拼搏,是长沙永恒的信念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新乡市正鑫化工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2025长沙经济新飞跃,三驾马车驱动最新头条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